联系我们
电话:0531-86923969
邮箱:linan888888@139.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与奥体西路交叉口西北角招商雍华府1号楼108
“气”和“血”相辅相成
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并且血液的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气血不足表现:
如果以上表现你中了不止一个,那么快看看你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以下行为?
01 过度消耗
用眼过度:肝藏血、开窍于眼,眼得血能视,长期连续用眼不止损害视力,而且耗血伤肝;
思虑过度:现代人想的过多,大脑从不停息,包括性格上敏感多疑、喜欢胡思乱想之类,其实都是暗耗气血。所以这类人常常看起来一天也没干什么,但是却觉得疲累;
熬夜晚睡:现代人的通病,在做体质诊断过程中,超过90%有熬夜问题,睡眠是补气血的过程,不睡就是过度透支了,身体自然会出问题。
02 饮食问题
饮食结构不合理:吃的太素营养不够,或者只喜欢吃肥甘厚腻导致过度消耗气血才能运化,都有伤气血;
过度节食/暴饮暴食:很多人为了减肥而节食,但这本质就是一种伤脏腑和气血的行为。而暴饮暴食则截然相反,看到好吃的就要吃的都不动道,偶尔一次还行,经常为之,伤害脾胃之气,最终必然导致气血不足;
过食寒凉:“不以暖胃熟生食”。冷饮、凉水、生冷海鲜等等,伤害脾胃阳气,也会导致运化不力,影响气血的生成;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常吃宵夜等等都会打乱了脾胃节奏,导致气血不好。
03 脏腑问题
脏腑共同作用才生成了气血,如果任何一个脏腑出现问题,比如脾湿,肾虚,肝受损,胃炎,肠溃疡等等,会间接影响气血的生成。饮食再合理健康,生活再好,脏腑不好,也会导致气血不足。
中医调气血
很多人得知自己气血不足后就各种查资料“吃什么补血?”,然后就是桂圆、红枣、枸杞齐上阵,最后发现不仅贫血没改善,甚至出现牙龈上火、长痘、口腔溃疡,其实这都是因为虚不受补造成的。
中医上讲,脾主统血,被称作气血生化之源,当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气血也就会充盈。所以调理气血也是有顺序讲究的,顺序不对,补气血白费。补气血正确顺序为一通中焦,二化痰湿,三健脾胃,四补气血。
01 通中焦
我们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中焦是肚脐至横膈肌区域,内有脾胃。中焦不通,脾胃则无法将水谷精微上注心肺,就会造成腹胀、肥胖、腰肌劳损、腰部酸痛及肠胃疾病等。一部分人上热下寒就是因为中焦不通,上焦的火不能往下走,去温暖下焦,让肾和膀胱里的水,得到蒸发;下焦的水,也无法往上走,去浇灭心肺的火,于是就形成上热下寒的症状。
疏通方法:
1.早起拍腹股沟(老寒沟),拍气冲穴;
2.仙人揉腹,肋骨中间,肚脐周围,顺时针揉20圈,逆时针揉20圈;
3.热敷肚子,中焦疏通,要么热起来,要么动起来;
4.拍带脉,带脉就是肚脐这一圈,如果觉得拍带脉没有用可以把带脉扯起来。
02 化湿痰
气血不足的人,尤其是女生大多体质偏寒,因为女性体质本就偏阴寒,再加上爱喝冰饮,有的甚至为了风度不要温度,所以身体就更容易被寒气入侵。寒则凝,凝则淤,淤则堵,当经络被堵住,气血自然运行不畅。
化淤方法:
1.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油、甜、腻的食物,可多吃冬瓜、萝卜、葱、蒜等食物;
2.可多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要多晒太阳散湿,坚持运动锻炼;
3.可服用化痰祛湿的中药茶饮,如白术、黄芪、荷叶、山楂、茯苓、陈皮等。
03 健脾胃
气血不足的人,往往伴随着脾虚,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我们吃的食物消化完后营养输送到全身,脾胃虚弱,气血生化的速度就会减弱,所以,脾胃不好,补再多也没有用。
健脾胃方法:
1.少吃,减轻脾胃负担,吃饭七分饱即可,适当饿饿自己也可以;
2.忌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肠胃的刺激;
3.可以多吃蒸苹果、蒸山药、蒸南瓜等粗粮,可以促进脾胃运化;
4.拍八虚,推脾经,上午9点-11点拍打小腿内侧,每天坚持3分钟。
04 补气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日常补气血的方法:
1.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2.坚持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尽量在睡前1小时完成,水温不宜过高,微微出汗即可;
3.练八段锦,可以提升自身阳气;
4.多喝热水真的有用!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缓解寒性体质。
养生,重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