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

2024-06-21

“夏至已至,盛夏伊始”,夏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阳气最为充沛的时刻,同时也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启。在中医的传统智慧里,阳气代表的是活力、激情和创造力。俗语云:冬至养生,夏至治病。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那么夏至养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夏至避三事

 

避暑

夏至日,阳光充足,高温环境下,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严重呕吐、低血压、高热、昏迷等症状。避暑应当注意: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长时间暴晒,避免进行高强度劳作或体力消耗。

 

避寒

夏季脾胃功能较弱,要少食生冷、饮品。夏日在空调房间里要注意腹部和肩背部的保暖,正确使用空调和电扇,避免直吹。

 

避湿

夏季湿热,体内湿邪重,而“脾”喜燥恶湿,容易受到湿邪入体,继而影响肠胃健康及消化功能。所以夏季要注意祛湿,可以使用薏米、芡实、红豆、茯苓、陈皮等药材祛除体内湿气。

 

夏至忌三事

 

贪凉

夏季使用空调能把室内温度调节到适合人们工作、学习、生话的舒适温度,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心情好、休息好,工作效率也高。夏至要少食寒性食物和寒凉饮品或食物。

 

饮水过猛

短时间猛喝水,会给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身体为了减轻这部分负担,会把一部分血液调过去干活,就会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还会伴随头疼、头晕等问题。即使再渴,也要小口、少量喝水。

 

吃隔夜菜

隔夜菜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甚至食物中毒。菜要吃新鲜的。

 

夏至宜四事

 

宜养心

夏季气温增高,容易心火旺盛,产生烦躁、生气的情绪。缓解心情烦躁的问题,要保持心静,静则生阴,阴阳协调,身体才能达到平衡。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热泄火的食物,如苦瓜、香菜、绿豆汤等。

 

宜晚睡早起

夏季应当顺时养生,夏季来临昼长夜短,阳盛而阴虚,睡眠方面也应该顺应天时,晚睡早起来顺应阴气的不足和阳气的充盈。睡眠时间缩短可以选择中午补充睡眠。

 

宜清淡饮食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人容易食欲不佳,此时进食寒凉瓜果、冷饮、辛辣油腻等,反而会损伤脾胃,建议尽量饮食清淡,可以适当增加酸,促进消化。

 

宜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北各地吃的面条种类不一,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凉拌面,打卤面和炸酱面……花样繁多的面是许多人记忆最深处的乡愁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