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后天气寒冷,低温可能诱发多种疾病,一定要警惕!

2024-12-06

大雪后南北方气温均会发生显著下降,冷空气频繁来袭,使得低温状态持久,寒意更盛。此时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都会在这个时期出现明显上升。那这个阶段为什么会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情况呢?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1. 寒冷刺激增加了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大雪之后,天气寒冷,气温较低,天气寒冷会刺激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了心脏泵血负担,增加了心脏疾病发生的概率。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增加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以及脚部的保暖。适当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10点之后或者下午进行,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大雪心脏.jpg

2. 寒冷刺激导致血压难以控制

天气寒冷以及温差变化容易导致血压难以控制,尤其是由温暖的室内转移到室外活动时,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剧烈,血压波动较大,难以控制。这不仅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如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

应对这种情况,高血压患者应该强化血压监测,规律用药,如果出现血压波动或者有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3. 寒冷刺激导致血脂容易升高

血脂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大雪节气后,天气寒冷,为了抵御寒冷,机体倾向于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这会导致血脂升高,血脂升高也会使得心脏病或者脑卒中的发作风险升高。

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饮食调整、适度运动、生活习惯改善以及定期体检和检测这四个方面调控。首先饮食上要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和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尤其是三文鱼、鳕鱼等深海鱼中ω - 3 脂肪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液粘稠度,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

4. 寒冷天气下,体力活动明显减少

天气寒冷,很多人都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运动量减少,相应的新陈代谢速度及血液流动速度也会减慢,使得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更容易聚集,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弹性调节能力减弱,进入室外寒冷刺激下,血管更容易发生持续收缩,使得血压升高。

所以我们要在寒冷的冬日进行适量的运动。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高,温暖的阳光也能够帮助我们身体合成维生素D。室外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散步、慢跑等中低强度的训练项目,室内可以选择瑜伽、健身操等项目。最后还要注意做好热身和拉伸,做好保暖和保湿。

 大雪运动.jpg

5. 寒冷干燥的天气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大雪节气后,气温进一步降低,冷空气使得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抵抗力下降。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的空气让呼吸道黏膜变得脆弱、粘液功能受影响,对病原体的吸附和清除能力减弱。这些因素都使得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升高。

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好室内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注意室内湿度调节,可以使用加湿器、添加绿植或水盆的方式来增开空气湿度。加强个人卫生,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都要使用流动水和专用清洁剂洗手,注意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