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2023-09-14

【中药名】黄芪 huangqi

 

【别名】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箭芪、戴糁、戴椹、独椹、芰草、蜀脂、百本、百药绵、独根。

 

【英文名】Astmgali Radix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和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根。

 

【植物形态】蒙古黄芪:多年生草本。主根长而粗壮,条较顺直。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下面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雄蕊10枚,二体。荚果膨胀,无毛。膜荚黄芪:形态上和上种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小叶613对,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0毫米;花冠淡黄色,长不及2厘米,子房被疏柔毛。荚果卵状长圆形,长22.5厘米,先端有喙,被黑色短毛。

 

【产地分布】蒙古黄芪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膜荚黄芪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及疏林下。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野生黄芪春秋两季均可采挖,除净泥土及须根,切去根头,晒至七八成干,按粗细、长短不同分级。栽培黄芪应3年以后采收。

 

【药材性状】蒙古黄芪:表面灰黄色,栓皮不易脱落。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膜荚黄芪: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质硬,较难折断。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