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提及的七大养生法则

2024-08-31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对于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养生就是保养生命,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到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为我们养生提供了依据。

1、饮食有节。饮食是保持机体健康活力的重要因素。饮食有节首先要做到“谨和五味,食宜清淡”。酸甘苦辛咸五味对于五脏具有滋养的作用,如果偏嗜五某一种味道,就会造成五味失衡,营养失调,对身体产生危害。饮食还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倡导少脂少盐少糖多素。饮食有节也要做到“定时定量,温寒适中”。也就是应该饮食要适量,过饥过饱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要注意食物的温度,温度要适当。

2、起居有常。指的是作息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规律。根据人体的生命节律进行作息安排,遵循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白天阳气主事之时人要劳作,夜间阴气用事之时人要休息。

图片1.png 

3、不妄劳作。也就是不要违背常规去劳作,要注意劳作的限度,做到劳而不倦,劳逸结合。过度劳倦会引起疾病,“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于安逸,身体不活动同样会损伤身体。

4、精神内守。精神内守主要是要调整好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态平和,排出杂念,减少情绪的剧烈波动。如果产生怒、忧、恐、惊、思等不良的情绪刺激,要注意及时对情志进行调节和疏导。

 

5、外知所避。意思是对四时不正之气,要恰当避开,不使其侵入人体。也就是说对于一些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最主要是要避开,进行严格隔离,切断感染源,同时提高免疫力,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6、法于阴阳。也就是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

7、和于术数。意思是运动养生要注意适度原则,坚持“和”。适当的劳动、行走、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根据机体基础调整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