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肥胖对身体的危害

2024-09-04

肥胖正在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超重和肥胖波及到了每一个国家,部分低收入国家在过去十年中增幅居于前列。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2023》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16.4%。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享受和便捷,导致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成为导致肥胖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1全球高BMI成人预估数量(2020年)和预测数量(2025-2035年)

(单位:亿)


2020

2025

2030

2035

超重成年人(BMI25-30kg/㎡)

13.9

15.2

16.5

17.7

肥胖成年人(BMI30kg/㎡)

8.1

10.1

12.5

15.3

超重或者肥胖成年人占全球成年人总数比例

42%

46%

50%

54%

数据来源:世界肥胖联盟,2023b

一、肥胖产生的危害及其机制

在过去的20年中,与其他已知致病风险因素相比,超重和肥胖作为主要非传染性疾病致病风险因素的作用不断凸显。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压力性损伤以及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肥胖可通过脂肪组织的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增多、交感神经的激活、脂质代谢所产生的毒性废物等方面诱导慢性疾病的发生。

未标题-1.jpg

二、体重管理效用

   肥胖会导致众多的慢性疾病,所以需要及时的诊断管理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众多研究表明进行体重管理可以明显获益,如减重10%-20%,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心血管并发症;代谢手术可以降低肥胖T2DM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生活干预可以使糖耐量减低(IGT)人群30年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26%;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体重减轻>10%的患者MACE风险显著降低。

三、如何进行体重管理

1.生活方式的干预

控制体重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少油少盐少糖饮食,好好吃饭切勿节食并且有意识地关注测量自己的身体维度。

未标题-1.jpg 

2.医学行为的干预

医学行为的干预包括药物和手术。但是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减重药物都具有心血管安全性,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都应该选择安全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