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99%,甲流又双叒叕来了!

2025-01-07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第52周流感监测周报显示(20241223-20241229日),南、北省份检测到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占比99.6%。那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甲型流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流,是由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一般被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出现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引起的。

甲流症状.jpg

 

区分甲流与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会在人体的上呼吸道部位滋生繁殖,引起人体产生炎症反应。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者仅有低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7天即可自愈,很少会出现其他病发症。

与之相比,甲流表现出更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出现肌肉酸痛、高烧、乏力等,而且甲流的传染性强,容易产生大范围的流行,发病季节以秋冬为主。甲流相比于普通感冒,容易引起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甲流VS普通感冒.jpg


甲型流感预防

 

         如果遇到家人感染甲流应该注意这几点。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在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清洁习惯,而且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注意遮掩口鼻处;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持续出现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时,应注意及时就医;尽可能由一名固定的、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该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触摸公共设施后注意要及时洗手,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是注意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洗手,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口这些易感部位。出现流感症状时要自觉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在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就医过程中需要佩戴好防护口罩。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对室内物品和用具进行消毒,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家庭成员如果出现流感患者,就要尽量避免互相接触,尤其对于老人或者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一定要做好防护。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接种者患流感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